今天是

首页 > 廉政要闻 正文

深度阅读丨牢记“两个务必”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: 发布时间: 2021-06-22 11:16:00
分享至:
2021-06-22 11:16:00

 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
  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,到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,短短的1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,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,通过了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,实现了“耕者有其田”;指挥了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决定了中国的命运;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,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,新中国从这里走来。

  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

  1947年7月,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办公,要做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召开全国土地会议。

 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,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。千百年来,中国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。毛泽东曾一针见血的指出:“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,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。”

  遵照中央指示,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,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,地点就是设在西柏坡村恶石沟西岸的一块空地上。在沟端的一个旧房基上搭了一个布棚,放上了一张桌子,几条凳子,就是主席台。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位代表,他们没有坐椅,都是以石头为凳,膝盖为桌,有的干脆就是席地而坐参加整个会议。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,第一阶段,主要由各解放区的代表汇报当地土改情况,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办法。第二阶段,主要转向制定土地政策问题。经过激烈讨论,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的草案,明确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,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。随后,在各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。到1948年秋,解放区一亿六千多万农民分得了土地,真正的实现了“耕者有其田”。

  得到土地之后,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1947年10月,哈尔滨靠山屯的全体翻身农民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信中说:“毛主席呀,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了,这回我们都翻身了,分了地,分了马,分了衣服、粮食,有吃有穿,也都抱团了,一定打倒大地主,打倒反动派!”这封信非常简短,但字里行间体现了翻身对党中央毛主席的感激之情。

  老百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,激发出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爱戴之情,他们努力发展生产,踊跃支前,送大批的优秀青年开始参军参战,在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上有力的支援了解放战争,为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足以保证夺取最后胜利的取之不竭的人力、物力的源泉。

  九月会议旧址:“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”

  在1948年秋,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。这时,全国的军事、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对解放军更加有利的重大变化。国民党军队由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,而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。虽然在敌我总兵力的对比上我军仍属劣势,但在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却大大超过敌军,战斗力大为增强。各大解放区日益巩固、发展、壮大,面积已扩展到235万平方公里,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;人口已达1.68亿人,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。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,广大翻身农民努力发展生产,踊跃参军支前。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。

  在这一关键时刻,为了确定新的战略任务和目标,党中央于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,即“九月会议”。会议的中心议题是“军队向前进,生产长一寸,加强纪律性,革命无不胜”,强调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,党的下级组织的代表大会、委员会及代表会议的重要决议,必须呈报党的上级组织批准以后方准执行;各级党的领导机关,必须将不同意见的争论,及时地、真实地向上级报告,其中重要的争论必须报告中央。会议制定全党的战略任务是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,建军五百万,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,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。会议还强调要继续克服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、思想不纯、作风不纯的不良现象。这次会议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,夺取全国的伟大胜利,从军事上、政治上、组织上作了充分准备。

  201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来到西柏坡,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、毛泽东旧居、中央军委作战室、七届二中全会旧址。在著名的九月会议旧址,总书记说,这间屋子的意义非同寻常,“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”。党的规矩的建立和执行,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。

 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

  1948年秋,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。这时,全国的军事、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对解放军更加有利的重大变化。国民党军队由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,而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。虽然在敌我总兵力的对比上我军仍属劣势,但在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却大大超过敌军,战斗力大为增强。各大解放区日益巩固、发展、壮大,面积已扩展到235万平方公里,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;人口已达1.68亿人,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。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,广大翻身农民努力发展生产,踊跃参军支前。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。

  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科学分析了战争形势,当机立断,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,连续组织了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并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,一环扣一环,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。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,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,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,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  三大战役的胜利,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,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。在战争进行中,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,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。

  三大战役期间,人民群众踊跃支前,解放区人民在“一切为了前线胜利”的号召下,从各方面支援我军作战。翻身农民积极发展生产、筹集粮食,大批的优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,妇女们昼夜加工军粮,赶制军鞋冬装,广大民兵也组成担架队、挑运队开赴前线,解放军打到哪里,人民就支援到哪里。三大战役期间共出动大小车辆141万辆,陈毅曾说过:“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”。当时在解放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感人歌谣:“最后的一碗米,送去做军粮;最后的一尺布,送去做军装;最后的老棉被,盖在担架上;最后的亲骨肉,含泪送战场。”

  新时代赶考路上永远铭记“两个务必”

  三大战役的胜利,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,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。经过充分准备,1949年3月5日至13日,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。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,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。全会清醒准确地判断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形势,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,规划了新中国的美好蓝图,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,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,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,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,从政治上、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。

  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一起载入史册、成为党最可宝贵精神财富的,还有毛泽东提出的“两个务必”。他在全会的报告中深刻指出:“夺取全国胜利,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。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,那是比较渺小的,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。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,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。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,但序幕还不是高潮。”为此,毛泽东提出: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”为了防止对个人的歌功颂德,在会议的最后一天,根据毛主席的提议,作出了六条规定:一、不做寿;二、不送礼;三、少敬酒;四、少拍掌;五、不以人名作地名;六、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。

  2013年7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,面对六条规定,他一一对照着说:“不作寿,这条做到了;不送礼,这个还有问题,所以反‘四风’要解决这个问题;少敬酒,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,关键是要继续坚持下去;少拍掌,我们也提倡;不以人名命名地名,这一条也坚持下来了;第六条,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”。

  “赶考”的脚步从未停止

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,1949年3月23日上午,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,向北平进发。临行前,毛泽东对周恩来说,今天是进京的日子,进京赶考去。周恩来说,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,不要退回来。毛泽东说,退回来就失败了。我们决不当李自成,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。3月25日,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、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。

  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征程中,中国共产党人“赶考”的脚步从未停止,以“两个务必”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始终薪火相传。201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:“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‘两个务必’的深邃思想,始终做到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、实事求是、一心为民,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‘考试’、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‘考试’考好,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、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。”

 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,牢记是为了更好出发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牢记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的警钟,增强忧患意识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越是胜利在望,越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;越是国家繁荣富强,越要努力学习、艰苦奋斗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。

【编辑】:
【来源】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