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乡村守护人”激发振兴新动能
近日,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,袁孝鑫(左)在扎染工坊为顾客挑选合适的扎染衣物。今年31岁的袁孝鑫是巫山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办了植物扎染工坊,带动当地村民增收。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当前,越来越多的外出青年返乡发展,乡村青年力量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生力军”。其中,有这么一群青年自媒体创作者被称为“乡村守护人”。他们利用短视频记录美好乡村,让独特的乡风文明走进大众视野,也让村里的好风光、好山货被更多人看见,守护着乡村的田园生态、传统故事和自然人文之美。
传承非遗技艺,记录乡村生活。新媒体平台上,一批以复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网络博主,凭借对传统技艺和非遗文化的浪漫展示,获得广泛关注。由湖南湘西古丈县的“90后”返乡青年向清标主导的非遗手工自媒体团队“山白”,短短几个月在全网收获超过800万粉丝,其发布的古法徽墨制作短视频,浏览量超3.9亿。除了“山白”,还有返乡“新农人”彭南科、“腊肉小王子”等一批自媒体人。这些“乡村守护人”扎根基层沃土、深耕传统技艺,宣传推荐家乡的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,让山乡的人文风景不再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和技艺通过互联网走到大众中间。
激活优秀传统文化“生命力”,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。数字技术进村了,农村故事、土特产品也通过短视频出圈了。很多“乡村守护人”走红之后不忘帮农、助农,宣介乡村旅游资源,推广特色农产品。账号为“乡愁”的沈丹,帮福建松溪农户直播卖滞销的红糖时,向大江南北的消费者介绍了松溪蔗红糖300年的悠久历史,以及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风味,“仅一条带货视频就帮助销售红糖几万斤”。一批“乡村守护人”通过视频内容分享特色产业背后的故事,用直播形式助力更多农产品走出去。他们有的还建起了农村电商直播公益实训基地,免费教乡亲们拍短视频、做直播,放大流量和内容优势,增强造血功能,为乡村发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。
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,需要凝聚更多人的力量,特别是发挥青年的力量。积极支持青年回归家乡、建设家乡,带动和引导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,为他们搭建舞台、提供机会、创造条件,让越来越多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青年在广阔的乡村一线激扬青春,放飞梦想,乡村振兴必将澎湃新动能、激发新可能。(石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