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
首页 > 清风廉韵 > 廉政文苑 正文

听水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:乐其 发布时间: 2024-05-17 10:31:00
分享至:
2024-05-17 10:31:00

  闽人陈宝琛,21岁中进士,36岁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然而,仕途却中辍于38岁。至此,他回乡奉亲,除了吟诗自遣、悠游山林之外,还“作沧趣、听水二斋以娱亲。”奉亲是表达他孝养父母之心,但楼名“沧趣”、斋称“听水”,则颇有深意。

  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”陈宝琛作为仁爱之士,喜爱并亲近山水,是自然之事。“沧趣”与“听水”都与水相关。他为斋阁取名“听水”,“结一小寮,颜曰听水”,并作诗称“听惯田水声,时复爱泉响。”说明他家居时多听田水之声,至此得闻深山泉响,别有一番情趣。结庐听水,以水为伴,是他赋闲后的一种生活状态,更是他远离喧嚣、追求宁静的一种心态,从听水中获得人生的顿悟。

  听水以静心。无论是置身于飞瀑之下,还是面对波光粼粼的湖水,人的心情便会安静下来。此刻若闭上眼睛,什么都不想,还会有一种涓涓细流注入心田的感觉。听水带来的安静之态、平和之心,让人沉醉,也让人惬意。“静以修身”“非宁静无以致远”。在缤纷变幻的社会里,倘若能善于静心,超然于物外,让焦虑的心境平和洒脱,使发热的头脑安然冷静,那么,必能入得另一重人生之境,喧闹之地也可心静如水,是非之地也能豁然超脱,烦恼之事也会从容处之。

  听水以涤心。“寒暑昼夜,备诸声闻,洗心涤耳,喧极生寂。”这是陈宝琛与二弟在“听水”斋读书的情景与心境。洗心,在洗去尘虑之心,修德养身兼养心;涤耳,亦在避听众人谤议之言、不平之语。古人把“静”与“净”视为同义,二者境界亦自有高格,又互相融合。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”,这是心灵的平静;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这是品质的纯净。当面对名之耀、利之诱时,能秉持淡泊心态,荡去尘世浊物,守护心中净土,冰清玉洁不染,始终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是谓守静更得净。

  听水以润心。水是生命之源,滋养了无数生灵,蕴藏了各类花草,容纳了飞禽走兽,给大地带来生机和繁茂。水也是心灵之源,许多圣哲先贤从水中启迪心智、滋养品格、升华境界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上善若水”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此乃谦下之德也,称赞水具有“柔德”;孔子也以水之美德来比喻君子品德。上善若水,做人如水。今人也应该从听水、观水中,悟出品格之境、做人之德。水之婉转畅达,奔赴大海的初心一以贯之;水之从容俊朗,随物赋形的灵活让人称羡;水之清爽透彻,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本色从未改变;水之善利万物,滋养生命的奉献让人景仰……有人说,上善若水是人生的黄金法则。以水为师,做人如水,不争、无为、包容、坚韧、制宜等,才会活得如鱼得水。

  现代人或许不能像古人那样,为听水专修一小寮,而想听水则处处可寻得。到清澈的湖边坐坐,到淙淙的溪畔走走,掬一捧清水洗洗脸,喝一口清泉润润心,便能让浮躁的心灵得以平复,让干涸的心田得以滋养。

【编辑】:乐其
【来源】:中国纪检监察报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