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
首页 > 清风廉韵 > 廉政文苑 正文

山水知音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:乐其 发布时间: 2024-06-21 16:08:00
分享至:
2024-06-21 16:08:00

  “余生长闽中,农居垄上,少抛儒业,素习野人。”被后人称为“田园诗人”的魏杰,是唐朝名相魏徵的第三十九代孙。他虽少小辍学,但聪慧好学,陶醉于山水之间,“耽山水,乐吟咏”,对自然景观有着独特的情感,一生曾100多次登临福州的鼓山,并在鼓山喝水岩边留下“山水知音”摩崖题刻。

  “山水知音”,取自高山流水的典故,语出《列子·汤问》,用来比喻知音难求。魏杰在鼓山题写“山水知音”,意指鼓山是自己的知音。我每次循着古人登山的足迹,攀登在鼓山蜿蜒崎岖的小道上,看山花烂漫,听飞瀑流泉,登临喝水岩处,伫立于“山水知音”摩崖题刻下,总让人思接古今、浮想联翩。

  “文章是案头之山水,山水是地上之文章”。一个人有闲暇游览名山大川,看鸢飞鱼跃,参天地造化,进入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的境界,无疑是快乐的;同时,又有兴趣博览群书,在案头山水中目送归鸿、手挥五弦,由有限中寻出无限来,那就将地上文章和案头山水之美都体验到了。人生如此,岂不快哉。

  “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”。山水万物与我们同在,每时每刻都在教化着我们。走进山水、投入其中,才能使我们接近诗意。

  王羲之辞官之后,与他的同道尽情游览山水,住处周围的山都让他登遍了,连山间树上有多少鸟巢他都能如数家珍。对此,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挥毫记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若秋冬之际,尤难为怀。”

  李白一生饱览祖国大好山河,尽情地享受日月山川之美。他望庐山的五老峰,比作“青天削出金芙蓉”,生发“九江秀色可揽结,吾将此地巢云松”之感慨;赞叹庐山瀑布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成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。

  王安石游览褒禅山,写下名篇《游褒禅山记》。细细读来,发觉这并不是一般的游记,而是通过山洞的探险,展开对于人生行路、事业遇到挫折等问题的思索,进而把文章引入深邃的哲思:“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而世之奇伟、瑰怪,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,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。”

  当代作家李娟从小在阿勒泰长大,爱上了这里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,因而她笔下的世界,真实、生动。“北疆之北是阿勒泰,她是旷野的梦,她是山野的风,奔跑在凉夏,沉静在寒冬。”她把草原的辽阔广袤、流水淙淙、牛羊成群、高山河谷间多样而变化的风景,展现在人们面前,美不胜收,让人心醉。

  有人把亲近自然、亲近山水概括为“四趣”:一得天趣,仰望山之巍峨、水之妩媚,领略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感和愉悦,是得天地之恩赐。二得人趣,与友人结伴,徜徉于山水之间,欢歌笑语不休、妙语连珠不绝,是谓难得的知音。三得理趣,天趣也好,人趣也罢,都只算是闲趣。其实登山临水所得不只是闲趣,往往还蕴含着无穷的理趣。读大地之文章,能启迪心灵、陶冶情操。四得乐趣,置身于山水间,“耳无俗声,眼无俗物,胸无俗事”,身心得以放松,达致“物我两忘”之境。

  时下,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在社交媒体走红,有人认为“这是一场与地球的20分钟约会”。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,匆匆穿行于水泥森林中的人们,心灵却渴望一片绿洲。看看山、听听水,不仅成为性价比极高的心灵小憩,更是现代人融入自然、与自我对话的一种方式。

【编辑】:乐其
【来源】:中国纪检监察报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