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
首页 > 清风廉韵 > 廉政文苑 正文

江村永兴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:王友良 发布时间: 2024-11-08 15:06:00
2024-11-08 15:06:00

  滚滚长江水一路奔腾,自江阴往下,到张家港变得宽阔起来,冲刷出入海前最后一道湾。永兴村就坐落在这江湾里,拥有3.6公里长江岸线,依江而建,因江而兴,是一块宝地。

  “庭前梧叶雨晴后,江上荻花风起时。”从张家港市区去往永兴的路上,车水马龙的喧嚣被抛在身后。渐渐映入眼帘的是随风飘荡的荻花,镶嵌在江边绿色“锦缎”上。远望,但见烟波浩渺,水天一色……

  一

  永兴村由朱家埭和沙泥圩两个自然村组成。

  朱家埭位于长江大堤内侧,建于清朝道光十年(1830年)。古朴的亭台楼阁、古老的民居,尽显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。沙泥圩位于长江大堤外侧,视野辽阔,是典型的滨江村落。2019年,苏州市委探索对村巡察工作新路,推出“田野巡察”品牌,在对永兴巡察时,提出特色精品乡村建设目标。水美村美,各尽其美,美美与共。2020年,借助“长江大保护”,永兴村从朱家埭开始,改善土地利用,翻新部分民房,新建特色景观,致力生态建设,以河道为“跑道”,打造“看最美江村”品牌。而今,江水、农田、民居在永兴构成了一幅自然和美画卷。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江边村落,蝶变成绿美村庄的典范。

  我们下车的地方,就在沙泥圩。

  初秋,农田、鱼塘、林地等组合成色彩斑斓的画卷,在眼前徐徐展开。田野里,青瓦屋舍依次排列,延伸至江边步道。江水拍打着岸边,奏响壮美的旋律。船队在江面穿梭游弋,江鸥伴随着鸣笛声自由翱翔。散落在岸边的民居,宛如闪亮的浪花……

  听当地向导说,永兴村走的是“生态兴村”道路。对农田、鱼塘、造林绿化、水系进行保护提升,梳理荒废土地、疏浚淤塞河道,整合治理土地,让乡村各尽其美,向美而行,形成集休闲农业、观光旅游、研学等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村庄,精心打造“人在村中走,如在画中游”的美丽画卷,形成“一堤,一路,一街”的特色空间布局。

  向导介绍很详细,我们边走边听。

  一堤,指江堤。但见香樟、乌桕、榆树、榉树等枝蔓层叠、树影婆娑,体现的正是生态为重、绿色先行理念。

  一路,是江堤的内侧区域。这里有着绝美壮阔的江滩风景,保留着长江自南京段往东成片的芦苇滩,共6000多亩。顺着向导的指引,我看到大片大片的芦苇和芦荻,不时有惊起的鸟类,扑棱着翅膀冲上天际。夹杂在芦苇荡里青青的莲叶、洁白的荻花,连同江堤的红枫,构成水乡的温婉柔美,是如今永兴村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生动诠释。

  从沙泥圩一路沿江堤行走,就到了朱家埭。如果说“一堤”“一路”体现的是永兴村的外在美,那么以朱家埭村街为中心的“一街”,则体现的是永兴村的内在精神。

  二

  “生态兴村”在朱家埭表现为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。朱家埭知名度高离不开明清园、忆乡林、江村宿营等一系列载体。

  在村街行走,仿佛来到古老的江南园林。房屋前后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,芬芳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。一幅幅墙画栩栩如生,色彩明快,散发着生机活力。

  向深处走,视野豁然开朗,壮丽的徽派建筑群掩映于葱茏之中,这就是明清园。灰白色的马头墙、素雅别致的庭院、精美的木雕、角角落落都散发着典雅气息。花园、长廊、假山、流水……俨然一幅写意山水画。

  明清园虽建于当代,但门楼、门墩、抱鼓石、青石台阶、家具陈设等却是古物,仔细端详,能看出其间的历史痕迹。明清园里的清荷堂,原址坐落于江西抚州东乡区,是明代嘉靖年间王安石后裔所建,后来被整体搬迁至明清园并进行了修缮维护。

  明清园西北角是一座气派的望江亭,石头堆叠成的假山伴其左右。走上楼阁,可以远眺浩瀚的长江。

  沿着蜿蜒曲折的游廊行走,水池、假山、曲径,以及屋顶上的青砖灰瓦,无不彰显着古风古韵。正是初秋,院内的柿子树上,黄澄澄的柿子像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,绿中一抹黄,成为明清园里生动且有趣的一道风景。所谓“藏风聚气,得水为上”,明清园内摆放着多口老缸,阳光照着缸水,将倒影镀上了一抹金黄。

  据说,明清园中的“明清”取自《尚书·吕刑》,意思是明察。一个僻远小村,对历史文化有如此深刻理解,令人感佩。

  然而,当我走进忆乡林,心头涌上了更多的敬佩和感动。

  忆乡林里栽植的是村民们从故地、老宅保留下来的老树,500多棵不同年代、不同品类的树木,撑起一片独特的树林,成了乡愁文化的载体。树林间建有曲径,供人行走,村民们在此追忆往昔岁月,感受家乡变迁。

  向导告诉我,近年来,随着江村建设的开展,村民陆续动迁。为了留住乡愁记忆,村里专门开辟出一片空地,将村民家中带不走的老树移栽至此,并给每棵树制作了一张“身份证”,只要扫描证件上的二维码,就能知晓树主人的家庭信息和家风家训。忆乡林不仅保留了乡愁故事,更成就了永兴的美丽乡风。

  进入忆乡林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树干笔直、枝叶繁茂的香樟树。我用手机扫了一下,信息马上显示,这棵香樟树是村民姚汉彬年轻时亲手种在院子里的,风风雨雨,陪伴了他50年。信息还介绍,姚汉彬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,退休后发挥余热倾情关爱下一代。女婿和孙女也从事教育工作,赓续家风,桃李满天下。如今,姚汉彬经常会来看望他的“老伙伴”,对他来说,树在,根在,情意在。

  在农村,院内屋前常见苍翠挺拔的老树,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,甚至寓意着家族的兴盛。让乡愁有迹可循,永兴的做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,也让人深受触动。

  文化传承其实就是延续民族根脉,让后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。忆乡林是守望也是传承,续写乡愁,格外暖心。

  三

  忆乡林温情脉脉,邻近的芦苇滩更是风景满满。

  永兴村里,绿树成荫,碧水环绕,江堤内外成一色,房前屋后皆风景。如今,蓝天天数逐渐增多,青山绿水满目尽是,兴奋欣慰的同时,是不是也想知道,这美丽风景背后发生过怎样的故事?

  在村史馆的墙上,我看到了一组数字。永兴村的村级经济以前依靠的是养殖业和小作坊加工,人均收入在张家港一直垫底。2019年,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启动。作为张家港湾核心区域,永兴村开始铁腕整治沿江大环境和人居环境,提升江堤内侧河道水质。一共拆除10余万平方米违建,清理161户养殖场。最终,村域内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,24条村级河道也逐一疏浚,实现串联成网,构建起江河循环。

  短短几年,人们感受到了江湾焕新。小村刷屏、永兴出圈,也引来了“流量”,现在,每年来永兴村的参观者达10万人次以上,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左右。

  问起当年对村巡察提出发展现代文旅产业的建议是否能实现时,村干部给我描绘了蓝图。目前,永兴村正在加速打造红绿融合、古朴而现代、时尚而经典的“最美江村”。具体包括:“一核”,是永兴生态园;“二环”,即水陆两条观光环线,乡村威尼斯、田园徒步线;“三街”,指沿江老街、民俗美食街、现代文创街;“四区”,包括江湾风情区、红色革命区、乡愁文化区、恬雅生活区。

  “一二三四”,体现的就是以生态为底色,绘就的就是乡村振兴的绚丽蓝图,布局的就是全新的时代场景。

  好生态带来好风景。“生态兴村”,走的是“绿色颜值”与“金色产值”共生共赢的发展道路,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
  在村史馆,我遇到了永兴村党总支原书记黄学贤。聊起永兴的变化,扎根永兴近30年的他满脸自豪,说:“永兴村人如同愚公移山一般,将旧貌换了新颜。曾经,村里的荒地没有一棵树,光秃秃的,这和人们心目中的秀美江南根本搭不上边。村干部每人一把铁锹、一双雨靴,从我做起,带着乡亲们把树种起来了。”

  在永兴村,我感受到了“生态兴村”的力量。不仅是永兴,从2019年起,整个张家港已将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,实施百年江堤提升、水产养殖清理、生产岸线腾退、道路交通优化、生态环境修复等“五大提升工程”。永兴村抓住契机,先行一步,其蝶变为长江沿岸发展注入新的内涵:生态红利转化成发展红利。

  “生在长江边、长在长江边,担任村书记的这些年,是我最美好的年华。我见证了永兴村华丽的转变,也目睹了张家港从生产岸线变身生态岸线的绿色蝶变。”黄学贤感慨地说。

  漫步在绵延十里的芦苇江滩,芦苇摇曳、江风习习,水天一色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。

  于生态中见生机,于汗水中注恒力,永兴村亮出的是“最美江村”新名片。它将新时代发展之路,融进历史的脉络,融入到长江文化的叙事。

  相信会有更多“永兴”,奏响绿色发展、乡村振兴协奏曲。 (作者单位:江苏省苏州市纪委监委)

【编辑】:王友良
【来源】:中国纪检监察报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