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三记
云海
看泰山云海,最好站在岱顶的探海石上。这块石头在日观峰北,由于位置奇佳,在这上面看云海,幸运的话,能看到神秘的玉盘,那种场景,不可多得。
所谓玉盘是泰山云海中最为独特的景观。时间一般为夏季,逢着雨后初晴,水汽蒸发上升,到达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与温暖的气流相遇,形成巨大云团,像一块巨大的玉盘在空中悬浮。此时,秀峰叠峙,危崖突兀,幽壑纵横,涌动的气流在山峦间穿行,上行下跌,环流活跃。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,时而上升,时而下坠,时而回旋,时而舒展,构成了奇特而又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。
人站在探海石上俯瞰,只看见大山露出隐隐的峰巅,虚无缥缈,让人似是置身在云层里,又似是误入了仙境中。向上看去,渐渐地,那玉盘开始形成,隐隐约约,似是而非,轻浅的云开始加厚,说是像牛奶,那就浓了点;说是似轻纱,那又淡了些。仔细看,那云柔得像婴儿的皮肤,纯得像处子的眼眸。再细看,风更大了,集中起来的云渐渐浓重,云层滚动的速度加快,再加快。变幻,旋转,巨龙产生了,巨龙在上下飞腾,倒海翻江,似有摧枯拉朽的吼声神秘地传出。山也开始动了,地也开始动了,人也开始动了,云海的翻滚刹那间使人眩晕,不知今夕何夕。
正是这样暂时的迷惑,让人物我两忘。原来这世界,宠,不过是过眼云烟,辱,也不过是过眼云烟,所谓范仲淹的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此刻,风动,云动,玉盘动,心动,这是最好的山人合一,最好的天人合一。
不过,不要以为这会让人真正晕倒,只不过是视觉误导给人带来短暂的眩晕。只要略一低头,就会发现自己仍然平稳地站在巨大的探海石上。
云雾还在变幻。忽而大片大片的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,如同官服玉带,而山上山下都开始放晴,隐隐的日光穿越而来,透空的明朗让人眼界异常开阔;忽而又乌云滚滚,东游西荡,压城城摧,似有千军万马在涌动,更有鼓角铮鸣振聋发聩;忽而白云占据了主流,一层层地平铺,如大地上的棉絮,山峰、庙宇等景物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,山谷间堆着雾岚,铺排相接,直至最后形成无垠的“汪洋大海”。
人就像站在汪洋之中。如果此海有岸,临岸的人看我们,就会觉得我们是海雾中的仙人,我们的举手投足,都会有神秘的指引,把世俗的一切推向辽远。而我们自己呢,犹如步入云间仙界,飘飘荡荡、轻松无比。如果此时有人在惊呼:“哇,太美妙了!”我们肯定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泰山之巅,这声音不是从山顶上传来,而是从天宫里传来,绵绵的韵味久久不去。
泰山的云海是特别的,苍茫而辽阔,神秘而多变。看啊!有看不见的仙人在收网了,云雾蒸腾间,不断地上升,直升到九霄高空,雾开始散了,山峰露出了岁月的峥嵘,阳光真的出来了。阳光照过来,山峰、山谷、树、建筑物的明暗开始变幻,阴影与光明同在,落霞的余晖耀眼,光的折射、反射、斜射,一片斑驳陆离的“彩色云海”出现了。整个大地上,像锦缎、像花海、像流脂,飘啊,飘啊,风吹起了无边的笛韵……
我不由自主地想,在泰山,肯定有一个高明的魔术师,他用神秘超群的魔术,创造了泰山动态的美感,千变万化,生生不息!
雾凇
那次登泰山,正是隆冬季节,朋友说这个时候到泰山,一定要在山上小住一夜,运气好的话,能看到泰山的雾凇。
泰山的雾凇?恕我孤陋寡闻,第一次听说。
朋友看我疑惑,就解释说,泰山雾凇是一道独特的景观。无论是谁,冬天游泰山一定要看看雾凇。
那天晚上,看到天阴沉沉的,似乎要降雪。我在心里想,可不能下雪,要是下雪就会看到冰雪世界,恐怕难以欣赏到雾凇吧。果然,天公作美,夜间只下了一点小雪,似乎又落了冰雨,一夜醒来,推窗而望,眼前是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。
我迫不及待地走出房间,只见群山失去了苍黄颜色,只有透明的冰挂,犹如玉坠;松树失去了葱翠容貌,只有一朵朵的冰花堆满枝头,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;而那些镀着金色光芒的庙宇楼阁,也挂着晶莹的冰条,披着柔软的轻纱;岩石、大地、房顶、林木都结满了剔透的冰层,万物骤然间凝聚成冰的世界,满山变成了冰的童话王国。
此时,太阳的光芒刚刚越过海平面,千树万树的冰花漫天开放。在霞光的照射下,散发出七彩的光芒,有些光芒的源头,似乎就是挂在玉树枝头上的冰晶。极目远眺,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峰峦的脊线隐隐约约,勾勒出冰雕玉刻的艺术长廊。待到光芒一片,再细看,所有的树木凝霜挂雪,戴玉披银,如朵朵白莲,排排雪浪,眼前浑然是仙气缭绕的琼楼玉宇,让人疑在水晶宫,犹入瑶池里,亦真亦幻。
比我更早起的人们,已在雪地上踩出了不少脚印,沿着渐已成形的小路往外走,靠着山边竖起了一排栏杆,连这些栏杆也成了冰雕的珍品,上面结满冰凌。聚集的三两个人靠着栏杆,也在观赏着遍地的雾凇,他们面带笑容,眼里闪烁着难得的喜悦。
朋友此时也走来了,微笑着问我:“你看这满世界的冰花像不像在水晶宫呀?”我说:“太像了,真让人忘了我们这是置身在哪里。”
他说,在泰山,有一段话叫“夜看雾,晨看挂,待到近午赏落花”。
他继续解释说:夜看雾,就是说在夜间看雾凇。不要以为夜间一片黑,什么也看不到。实际上,有月亮的冬夜,在冰冷之月的朗照下,这时来看雾凇更有情调了。朦胧中的雾凇蔚为壮观,一会儿亮晃晃近在咫尺,一会儿阴暗暗远去了天边,山上的三两灯火亮起来,再加上不时听到落下什么的回音,那种寂静中的幽深、幽深中的萌动,构成了动静有致的夜晚图画,不失为诗意的仙境。
他的一番描述,让我觉得昨夜在温暖如春的宾馆里只顾睡觉真是可惜了,也许错过了欣赏夜雾的良机。
但他笑着说,不要紧,现在就可以看这满山的冰挂了。到中午,还可以再欣赏遍地的落花呢。
我就在泰山上等待近午的时光看雾凇的脱落。可惜,天气虽好,但气温始终没有升高,不时还有星星点点的小雪落下。朋友说要是赶上时机,一般到上午10点左右,树挂就开始一片一片脱落了,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,微风吹起脱落的“银片”在空中飞舞,明丽的阳光映到上面,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,亦如梨花飞舞,更似玉碎冰摧,那情景很是不错。
在水晶的世界欣赏童话般的美,那是享受。如果能够有幸再体验到水晶崩裂的过程,那也会是一种境界。然而,如果没有看到美的整个过程,我想,这也会是一种意境,因为这样给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向往。不是今天,是明天,不是此次,是彼次。想象,给人拓展美的空间。
“处处琉璃界,时时水晶宫。”泰山雾凇,让我置身其中仍有新的向往。
日出
任何一个登上泰山的人都应当看看泰山日出的奇观,要是没看,那真的非常遗憾。
我到达泰山顶已是傍晚时分,住宿的宾馆不知道是谁起了个那么好的名字——“神憩宾馆”。在喧哗的生活中突然住进了雅致的山顶仙居,而且美其名曰“神憩”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从宾馆出来,要走一小段下坡的山路,此时的晚霞正从西天照射过来,道路两旁修建的栏杆斜斜地立着,映在地上有着长长的阴影,而人的阴影与栏杆的阴影交错,是另一种别样的泰山写意图景。
由于吃饭时间太久,错过了看落日的最佳时机,我们在山顶转了转就返回房间休息了。
凌晨三四点,房间里叫早的电话响了。匆匆起床,奔赴日观峰。一出门就见到汹涌的人流,没想到这么早就有这么多人来了,他们神色匆匆,步履紧迫,就像大潮中的水分子沿着山顶的道路流淌。
被人流推到一个山口,面前正是东方,虽然黑压压的阴影还在大地上蔓延,但玫瑰红已然隐约显现。我选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,把相机打开,严阵以待。
渐渐地在地平线附近裂开一条缝隙,一会儿,缝隙变得越来越长,越来越宽,同时越来越亮,东方现出一缕缕晨曦,就那么一点点的灰、一点点的白、一点点的红,渐渐又由灰暗变淡黄,又由淡黄变成浅红、淡红、橘红……天空中的云朵更是变幻莫测,一会儿是棉絮飘飘,一会儿是苍狗跃动,一会儿又是仙人下凡。那气象,则万千变化,色彩也是不断地调整。快门闪动间,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雾霭就连为一体了,几道霞光射向天空,忽然一弯金黄色的圆弧,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,太阳开始一点点露出脸庞。此时,山顶上欢呼声一片,叫喊声一片,赞美声一片。“太漂亮了,太漂亮了……”一个小姑娘的声音高亢起来,把气氛带向了小小的高潮。
紧接着,日轮出来得更多了。啊!太阳!太阳真的出来了!看啊,开始的时候多么像一轮金黄色的弦月,镶嵌在地平线上,然后慢慢地上升,变成扁圆形,直至宛如一盏巨大的宫灯,悬挂在东方的天边。又像是赤红的巨轮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闪动,晶莹剔透,红艳欲滴。随着天光渐强,霞光万道,红云朵朵,云海连绵,真是色彩斑斓。紧接着,披着轻纱的峰峦峭壁渐次清晰,整个泰山,沉浸在灿烂的霞光之中,流光溢彩,美不胜收。
泰山顶的日出实在是太美了!难怪那么多的人不由自主地在呼叫,那么多的人在涌动,那么多的人张着渴求的眼睛在观望。
我不停地拍照,寻找各种角度,想留下美妙的瞬间。然而,可能是摄影技术不济,最终没有留下经典的画面。不过,那天地间无法描摹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到了脑海里,一生不能遗忘。
须臾之间,群峰尽染,大地完全复苏。像一种海潮的退隐,人群开始消散,太阳升起来了,泰山,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平静。